找到相关内容1250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说末法,即非末法

    前面说过,佛教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,就是“诸法无我,诸行无常,涅槃寂静”,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,是变化无常的;对一切都不执着,就能达到清净、圆满的最高精神境界。这与唯物辩证法用...二者不即不离,不一不异。而且,法无自性,善与不善全在一心。心正则法善,心邪则法不善。以出世无我之心,行入世利他之事,一切法皆是善法,善法即是菩提。否则,一切法皆非善法,非善法,即是夜叉。  既然大乘佛法...

    王小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963127.html
  • 印度的文殊信仰

    计二十部。其中,一说部主张的“生死涅檠皆是假名”、“无有实体”的思想,就孕育了“诸法无我”的空宗思想。且这一思想就是对上座部说一切有部“诸法实有”的反动。至于该部多闻部出的《成实论》中也有大乘思想,...诸法宜分部,世尊所  说各各异。菩萨发意趣大乘,如来说此种  种别。人尊说六度无极,布施持戒忍精进。  禅智慧力如月初,逮度无极睹诸法。诸法  甚深论空理,难明难了不可观。将来后进  怀狐疑,此菩萨德不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063182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日常生活中,对“爱别离苦”,作一切诸法皆随因缘聚会而有无观,所谓会者必离,生者必死,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而应随缘而行。四行中的“无所求行”,主要教导学人应该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,对“求不得苦”作果由因招...思想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修习禅法的几个方面,略作一梳理与介绍,不足之处,恳请方家批评指正。  “禅”是梵语“禅那”的简称,汉译为“思维修”、“静虑”。意谓于所观境(五欲、五盖,甚或一切诸法),专注一趣,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吉林佛教简介

    了它,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),所以称为法印。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”,并称三法印。或者加上“有漏皆苦”,亦称四法印。  4、三学  即佛教修行方法的总称,包括戒学、定学和慧学。用戒止恶修善,用...流出来的。 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:  1、缘起  “缘起”即“诸法由因缘而起”。简单地说,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,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,离开关系和条件,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。因缘一般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763513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一、 四圣谛230  (一) 苦谛 230  (二) 集谛 231  (三) 灭谛 231  (四) 道谛 232  二、 三法印234  (一) 诸行无常 234  (二) 诸法无我 235  (三...“自我”与“无我”》觉培,普门学报,12,233-250,2002年11月  《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》吴洲,普门学报,18,1-31,2003年11月  《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》蒲长春,普门学报,11,1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于一切境界,如实观照“诸行无常”,方能领悟“诸法无我”,以证“涅槃寂静”之果!  佛说是经已,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一切世间、天、人、阿修罗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  ...其有众生,得闻是经,信解受持,是人则为第一希有。  末法众生,德薄垢重,由于诱因太多,资讯太氾滥,能闻此经,就可信解,可谓第一希有。  何以故?此人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所以者何?我相即是非相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

    菩萨道的行者而言,从“资粮”到“无学”[54],却都在修见人、法“二无我”,不仅是断除或粗、或细的“补特伽罗”我执、我见。[55]   修道证见“人”无我、“法”无我,是以求得解脱为目的,而据此解脱境界,上求佛果,下化众生,则为由小乘道进修大乘法的修学意旨。然而,佛说“诸法无我”〔56〕,最初如果只是指“诸法中无补特伽罗”的意思〔57〕,也就是说,只就人的身心、以及与人身心——生命个体——相关的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163822.html
  •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的知识意义

    ,只文字有所出入,晚唐本更接近后期的陈述形式,但是陈述亦是过于简要。“非常观”是原始佛教“三法印”之“诸行无常”说的意旨,“无我观”则是“三法印”中“诸法无我”说的意旨,经中言词简要,且几乎是命题主张...观念 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的本体论观点,十分朴实,即是以一“无为法”的概念,指向一“舍离”的精神,包括“无常观”、“无我观”等。首章提到“转四谛法门”的概念,却未予说明,实际上古本甚至没有此一陈述,晚唐...

    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463962.html
  • 般若神韵诗--观色悟空

    全面地论述了自己的佛学根基,既讲“诸法无我”,不可贪著假有,又谈妙析“性空”,般若意趣,跃然纸上!尤其是“绝溜飞庭前,高林映窗里”,将飞泻之瀑布与寂静之高林相对应,以动显静,以静衬动,颇得动静一如的中道...月经》的“十喻观”,用幻术、梦、影、水月、浮浪等十个比喻说明世间诸法是“缘生”而“无自性”的道理,为般若空观奠定理论基础。这种“十喻观”的思想和说教便体现在他现存的“十喻诗”中,全文如下:  十喻诗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964133.html
  • 大乘非佛说辨

    篇,别以二门:初申四义以发论端,次成二量以破外执。所云初申四义以发论端者。  一者,法性安住性非所作义。此复云何?谓一真法界自性如如,本自无生后,亦不灭无人无我无法非法。是故经云:一切诸法自性皆空,...、八众事是。一切契经所言义者,皆四邬挖南所摄,所谓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,有漏皆苦是。四阿笈摩如是,余大乘经亦然。虽说事说义各有详略,然事不违义,义不离事,一遍一切,一切遍一,宁相碍也。故四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764161.html